夸父追日于河洛
2023-08-09 08:20:30 来源: 洛阳网
关注河南热线

跑步是一项最为古老的运动,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夸父,就是田径运动开创者。

编者按

洛阳是天下之中,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发源地,对促进发展和逐步完善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上古时期,夸父追日,开创最早的田径运动,其路线从新安和宜阳交界处的共水向西,一直到灵宝西;原始社会后期河洛一带的先民们已运用弓箭进行捕猎活动,夏朝洛阳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学校,教育内容以礼、乐、射、御为主,汉代剑术已甚精备,西晋时出现闻鸡起舞的典故;围棋,亦起源于河洛地区,魏晋时期在社会上普及;隋唐时期,洛阳百戏惊天下……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将于18日在洛阳开幕,今起,本网推出河洛体育文化探源系列文章,带您一起感受河洛地区源远流长的体育文化。敬请关注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跑步是一项最为古老的运动,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夸父,就是田径运动开创者。夸父追日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,是古代对长跑的最早记载,反映了上古人类对长跑英雄的纪念。西周早期的《令鼎》铭文,记载了最早的长跑比赛。

夸父是上古洛阳人

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云:“炎帝之妻、赤水之子听訞,生炎居……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。”

共工氏之子句龙,为黄帝土官,平水土,被尊为后土,死后祀以为社神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云:“共工氏之伯九有也,其子曰后土,能平九土,故祀以为社。”

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载:“大荒之中,有山名曰成都载天。有人珥两黄蛇,把两黄蛇,名曰夸父。后土生信,信生夸父。”清人吴任臣《山海经广注》云:“句龙为后土,生子二人:曰垂、曰信。信生夸父,善走。”

从上述记载看,夸父是炎帝的后裔,是共工氏之子句龙的孙子。《大荒北经》记载的夸父,是“珥两黄蛇,把两黄蛇”。以黄蛇为耳环,两手又把“黄蛇”,夸父领导的部族,当是以黄蛇为图腾的部族。

共工氏部族活动的区域在洛阳西部的共水流域,显然夸父也活动在此区域,在今天宜阳和新安一带。

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云:“大荒东北隅中,有山名曰凶犁土丘。应龙处南,殛杀蚩尤与夸父,不得复上,故下数旱。旱而为应龙之状,乃得大雨。”

《大荒东经》的这段话,给我们一个启示,那就是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中,派应龙在“凶犁土丘”,先杀死蚩尤,又杀死夸父。夸父与蚩尤当同时被杀,也是同一部族分支的盟友。据说当时参与蚩尤与黄帝作战的有八十一个部族,其中当有夸父部族。

夸父部族活动在宜阳、新安一带,与活动在汝阳、嵩县一带的炎帝蚩尤不仅在地缘上相邻相近,在族源上也应该有密切的关系。夸父与蚩尤同时被应龙杀死,说明夸父是参加对黄帝作战的部族之一。夸父的后人为夸氏。后土、夸父及夸氏等皆共工氏之后裔。再往上追溯,夸父是炎帝蚩尤的后裔分支。

夸父追日的传说

夸父,是传说中与太阳竞走的一个巨人,是著名的“夸父追日”神话传说中的英雄。据说夸父与日竞走,一直走到晚上太阳落下,口渴欲饮水,喝干了黄河和渭水,又向北饮于大泽,没有到日落处而死于路上。《山海经》与《列子》皆记载了这个神话传说。

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云:“夸父与日逐走,入日。渴欲得饮,饮于河渭。河渭不足,北饮大泽,未至道渴而死,弃其杖化为邓林。”郭璞注:“言及日于将入也,逐,音胄;夸父者,盖神人之名也。”

《列子·汤问》云:“夸父不量力,欲追日影;逐之于隅谷之际,渴欲得饮。赴饮河渭,河渭不足,将走北饮大泽。未至,道渴而死。弃其杖,尸膏肉所浸生邓林。邓林弥广,数千里焉。”

《山海经》说,夸父最后把手杖抛出,化为邓林。《列子》说,夸父把手杖抛出,用自己的血肉浸润生出一片邓林。邓林即桃林。夸父的手杖当是权力的象征,因为他是一个部族首领。夸父的“尸膏肉所浸生邓林”,他当是一个为民解除灾害、为民造福的英雄。

桃林在何处?晋代杜预《春秋释例·土地名》云:“桃林,《括地象》云在陕州桃林县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云:夸父之山其北有林名桃林,广三百里。”《四库全书》编者按:“陕州,后魏置;桃林县,隋开皇十六年置;而隋时桃林尚属河南郡,其以桃林属陕州,则唐初制也;至天宝中以桃林掘得灵符,改为灵宝县。”

《水经·河水注》云:“水出湖县夸父山……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,广圆三百仞。”湖县,今灵宝市。

河南大学教授李玉洁认为,夸父追日的具体路线是,从新安和宜阳交界处的共水向西,一直到灵宝西。夸父山是夸父的礼葬之地。

根据古代神话传说,正因为夸父的牺牲,今灵宝一带才成为风水宝地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云:“夸父之山,其木多棕楠,多竹箭;其兽多?牛、羬羊,其鸟多鷩(bì),其阳多玉,其阴多铁。其北有林焉,名曰桃林;是广员三百里,其中多马,湖水出焉。而北流注于河,其中多珚玉。”晋郭璞注:“桃林,今弘农湖县阙乡南谷中是也。”《山海经广注》云:“《寰宇》记夸父山,一名秦山,在阌乡县东南二十五里。谚云:‘秦为头,虢为尾’,与太华山相连。”

夸父追日的故事,在河洛地区广泛流传。

《令鼎》铭文的解读

在甲骨文中,可以见到“先马”“马其先”之类的记载,职能是在君主外出时,在马车之前开道、侦查、护卫。当马车奔跑时,这些步兵也要一起奔跑。马其先或先马,是对善于跑步者的一种称谓。

在偃师商城遗址中,如今已经发现大路多条,路面宽约6米,最宽的达10米,道路与城门方位大体对应,构成棋盘式的交通网络。这些道路,就是“驰道”,君王车驾可以持续高速驰骋,这对商朝马其先们的跑步能力有进一步的要求。

西周建立之后,马其先的传统保留了下来。有两位名叫令和奋的奔跑能手,他们是西周时期周成王的两位随从。一次,周成王乘马车去諆田春耕,令和奋步行跟随。在回宫的路上,周成王让马车快速奔跑起来,并对令和奋说,如果你们能跟上我的马车,就赏赐你们每人十家奴仆。结果,令和奋与马车同时到达了王宫。后来令利用周成王的赏赐铸了一个鼎,并把这件事的经过刻在鼎上,称为《令鼎》。

《令鼎》对于研究西周籍田制有着重要意义,同时因其铭文涉及田径运动,成为我国发现的最早述及田径比赛内容的器物。李玉洁对此铭文隶定、断句、释读如下: “王大藉农于諆田,饧。王射,有司暨师氏、小子合射。王归自諆田。王驭溓仲仆。令暨奋先马走。王曰:‘令暨奋,乃克至,余其舍女臣十家。’王至于康宫,颐。令拜稽首,曰:‘小子乃从学。’令对扬王休。”

其大意是这样的:周王到諆田去行藉田礼。藉田,是古代天子、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。每逢春耕前,天子、诸侯躬耕藉田,以示对农业的重视。然后,饧,即举行宴会。并在諆田进行了射箭,王和百官兵士都进行了射箭。周王从諆田返回王宫,由濂仲给王赶车,令和奋在王的车前“先马走”,周王说:“令、奋,你们如果一直跟着我的车子到王宫,我就赏赐你们奴隶十家。”周王当天回到王宫,就颁布命令兑现诺言。令叩头谢恩,并说:“我以后还应好好学习。”于是,令铸了一个鼎,用来颂扬王的恩德。

《令鼎》铭文中的“康宫”是王宫中大殿,是赏赐大臣、分封诸侯和祭祀之地,位于王宫最南边,今瀍河入洛河口附近。

李玉洁说,这件事发生在周成王迁都洛邑的第二年。周成王继位时年幼,由周公旦辅政,平定三监之乱,营造新都洛邑、大封诸侯。周公摄政七年后,还政于成王。

周成王来到洛邑,各方诸侯前来朝贺。召公向成王献词:“今王迁宅于土中(洛邑),亲理朝政,动静语默,均须持重,应敬重德行,躬行德教。上天将根据帝王的德行赐智慧,赐吉凶,赐享国期限。我王初迁新都,更应崇尚美德,祈求上天赐予永久的治理天下的使命。今我率众邦君长,入朝进贺,并非慰劳君王,只是供奉礼品,献祭于上天,使王位世代相传,永无止期。”

在洛邑举行祭祀大典时,周公说:“新都洛邑已成,它将是您始做万民明君之地。在那里,你将首次奉行隆重礼仪,在洛邑举行祭祀大典,这一切都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安排。”成王说:“您勤勉辅佐我这个年轻人,指示我弘扬文王、武王之功业,奉答天命,和抚万民,居于洛邑,举行大典。您的教导,我无不顺从。”

朝贺已毕,成王率满朝公卿、众邦君长在洛邑举行冬祭,时在周公摄政七年十二月十二日。次年正月初一,成王亲政,以朝享之礼献祭于文王、武王之庙,禀告嗣位大事。至此,成王完成迁都和亲政大礼。

二月初二,成王举行藉田礼,《令鼎》记载的就是这件事。西周洛邑在今瀍河下游一带。諆田在哪里?位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,在瀍河发源地的孟津横水镇宜苏山。清代张象山《乡村志异》卷七云:“宜苏山,亦名諆田山、潜山、潜亭山、苏山也,瀍水出焉。”这里是三皇五帝、夏商周举行藉田礼之圣地。

今瀍河全长约35公里,这也是令和奋这次长跑的大致距离。(郑贞富)

责任编辑:hN_0926